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5)页
村民】
    ——他们不是制度的设计者,却是制度的继承人
    ——他们不是系统的参与者,却是系统的重启人
    ——他们听见了祖辈说过的那句:‘别让规矩死在我们手上’
    ……
    岁末,陈家村准备收工账。
    这一次,不是年终总结,也不是媒体采访,而是“制度托管年鉴”的最后一道程序。
    每一个制度点位,都要上交一份“自评报告”:
    本年度修改了几次?
    村民反对声音集中在哪?
    有没有出现临时中断?
    最严重的一次争议是什么?是怎么化解的?
    有无制度新苗生成?有没有年轻人参与议会?
    张浩交上报告时写了一句附言:
    “我终于知道,‘制度’不是给别人看的花架子,它是我们村唯一能留下来的根。”
    而此时,平台后台的数据已经悄然显示:
    蜂窝系统第201个村点亮,143份制度图谱归档,52项失败机制备案,27项本地话术录入成功,19位‘下一代讲述人’提交演讲音频。
    陈鹏飞坐在祠堂里,一页一页翻看那些少年讲制度的稿子,听见一个个带着乡音的声音说: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治理现代化,但我们知道什么是让人服气的理。”
    “我们村规矩从来不是写下来就算数,是有人敢拍桌子说‘你这不公平’才算数。”
    “我们爷爷那代人盼着村干部别乱分地,我们这代人盼着大家都看得懂账。”
    他听着,没说话。
    只是又提笔,写下一句:
    “若这一代仍愿追问‘我们凭什么’,那我们就还有未来。”
    腊月初六,北岭村发生了一件小事。
    一位村民在参与共田分账时,公开质疑账目不公,指控负责登记的组员少记了自己的出勤次数。
    按照蜂窝制度标准,这类问题应进入本村“共议屋”处理,由五人制度监督小组、两位非参与村民代表组成小议会,三天内出具调解建议。
    然而这一次,问题在第三天没有解决。
    调解组意见严重分歧:有人认为这是“制度误判”,应返查;有人坚持“记录
第(3/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烛照铠甲之重生醉仙葫女配才不做炮灰穿越后,我带着兄弟称霸星域被挖重瞳后,我雕刻出齐天大圣!苏小姐断情独美后,商总下跪求娶儒道至上?我在异界背唐诗!都市异能赏金猎人寄世界于墨染下九流:我的江湖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