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她说完,把笔一丢,转身就走。
    老吕涨红着脸站了五分钟,最后咬牙坐下了。
    他没写“我不信制度”,而是自己提了第一条——
    “共田分账按人力算,家庭老小平均记工。”
    张玉英看着纸,点头:“好,你这条,我们接收。”
    “可你不是支书,是第一位制度参与人。”
    从那天起,“制度参与人”的称谓,开始在陪走村里流传开来。
    不是干部,不是代表,不是“被选出来的”,而是“真写了、真提了、真签了”的人。
    蜂窝平台为此新建“制度参与人名单库”,只要你在制度起草、审核、修订、试行四个环节中完成一次角色转变,就会被永久编号,成为“一级制度公民”。
    这不是政治荣誉,也不是奖状,更不是津贴。
    可就是因为这一点点认同感,越来越多原本冷眼旁观的村民主动加入制度讨论。
    “我提议家有老人优先分早班地。”
    “我提议账册贴在村东大槐树旁,大家都能看。”
    “我提议不管谁当代表,每半年必须轮换一次。”
    这些话,一次比一次真诚,一条比一条朴素,却一条条被写进了制度试行文本。
    制度,不再是“看不懂”的东西,而变成了“说出来就能改”的生活。
    而蜂窝平台的火种机制,也在这些伴随着争吵、怀疑、尝试与笑声中,缓缓扎根。
    ……
    但陈鹏飞知道,大考还在后头。
    八月初,中央一纸红头文件下发:
    “针对村级治理创新典型,计划遴选10个样本,参与新一轮国家治理实验体系建设。”
    表面是好事,实际上是另一场搏命的较量。
    样本的选取权,不在蜂窝自己手里。
    而第一轮内部预选名单里——没有陈家村。
    蜂窝平台,彻底被排除在了外面。
    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包装精美、模板标准”的示范村,他们用着蜂窝制度流程,却贴上了“市统一模板”的标签,对外称“制度已整合,成效显着”。
    有人忍不住在平台群里骂:
    “人家拿咱们的制度糊脸,结果自己上榜了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文娱:分手是你,我成天王你哭啥?异邪珠重生后,开局威胁绝美校花觉醒基因!我爬出焚化炉后成神了任杰林怀仁觉醒基因我爬出焚化炉后成神了任杰姜九黎小小地府临时工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权力医途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以体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