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是永远正确,而是不断自救。
蜂窝平台从这一刻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写制度”到“养制度”的时代。
每一条数据、每一次修复、每一项试错,都是这棵树的年轮。
而陈鹏飞那一晚,坐在祠堂灯下,写下一行话贴在制度墙上:
“把制度写进泥土里,不是供人仰望,是供人踩着走路的。”
他的背影,在灯光下被拉得很长很长。
这天夜里,陈家村的祠堂依旧亮着灯。
陈鹏飞盯着墙上的制度演化图,眉头微皱。
龙虎村、双溪村的“失信修复机制”试点刚刚推进不到一周,又一桩风波接踵而至——
西河村被曝在一次土地流转中,虚构议事过程,伪造签名,擅自更改合同条款,将原“共田五年租期”私改为“十年可续期”。
事发后,村中老党员实名举报。
蜂窝平台顿时炸开了锅。
“共田合同造假,这还了得?”
“谁来审查?我们还敢不敢信平台的合约模板了?”
“西河这不是制度试错,是玩明的——欺上瞒下、自我谋利!”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举报事件直接上了市里平台协调办的通报简报。
有人在背后搅局的迹象,愈发明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村级违规,是平台信用根基遭到挑战。”
陈鹏飞没开会,也没回群消息,只做了一件事:
亲自带队,进西河村。
这场“制度巡视”,是蜂窝平台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现场问责。
陈鹏飞一进村,就走到议事广场,在一块没拆掉的旧公告栏前停住。
那是一年前平台帮他们建的第一块共议公示板,如今却贴着一张泛黄模糊的打印纸,连边框都卷了起来。
他抬头看着,语气平静:
“制度贴在这儿,不是让你们用来应付的。”
村支书老刘低头不语。
村民们远远围着,不敢靠近,却又想听清他说了什么。
陈鹏飞看着那群人,一字一句道:
“咱不是来查账本的,也不是来问你谁签了谁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