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见过……”张卫国缩了缩脖子,但陈二海看到他手指在膝盖上快速划着某种计算。
哨所比想象中简陋。砖石结构的营房围成四合院,中央的天线杆上缠着伪装网。
迎接他们的上校姓吴,左脸颊有道疤,说话带着浓重的川音。
“设备都准备好了。”吴上校带着他们走进地下室,“今晚就开始测试?”
陈二海检查了军方准备的通讯终端,点点头:“先做静态测试。”
测试进行到凌晨两点,突然,警报器尖锐地响起。吴上校抓起对讲机,脸色骤变:“东南方向两公里,有人越境!”
陈二海迅速关闭设备:“是冲着我们来的?”
“不确定。”吴上校已经拔出手枪,“你们留在这里……”
“等等!”张卫国盯着示波器,“他们在发射某种定位信号!”他调出一个不断变化的波形,“看这个频段……他们在找我们的测试频率!”
陈二海立即明白了:“关机!所有电子设备!”
黑暗中,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和远处隐约的犬吠。
十分钟后,吴上校的对讲机响起:“报告,发现五人小队,携带电子设备,已退回边界线。”
“继续监视。”吴上校松了口气,转向陈二海,“看来你们的技术真戳到某些人痛处了。”
重新开机后,陈二海修改了测试方案。
他们将三台跳频设备分别部署在不同位置,用不同序列发送测试信号。这个办法意外地有效。
第二天清晨,当他们在分析记录数据时,张卫国发现了一段奇怪的信号。
“这不是我们的测试信号……”他调大音量,扬声器里传出模糊的人声。
“俄语!”雷书瑶惊呼,“他们在说……什么频率……锁定……”
陈二海与吴上校交换了个眼神。现在可以确定,安南方面的电子侦察背后有大苏技术人员直接支持。
第三天实战演习中,陈二海小组遭遇了真正的袭击。
两个穿迷彩服的人朝他们开枪,明显是冲着设备来的。
交火中陈二海的左臂被树枝划伤,但设备完好无损。
更关键的是,他们意外录下了对方用俄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