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兵急匆匆跑来:“林部长急电!要我们带三套设备明天去镇南边境!”
陈二海立即召集团队开会。
散会时已是傍晚,他看了看手表——六点二十,许晴雪应该刚下课。
他快步走向学院门口的公用电话亭,往投币口塞了两枚硬币。
“京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麻烦找一下许晴雪同学。”
等待的间隙,陈二海望着马路对面新开的“为民”副食店。
玻璃橱窗上贴着“庆祝工业发展大胜利”的红色标语,几个妇女提着网兜排队买凭票供应的鸡蛋。
这平凡的市井景象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喂?”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是我。要出趟差,可能半个月联系不上。”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危险吗?”
“就是普通的技术测试。”陈二海用肩膀夹着话筒,摸出笔记本写下几个数字,“记得帮我收这个月的《无线电》杂志,放在老地方。”
“嗯。我……我织了件毛衣,等你回来试试。”
陈二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上个月许晴雪突然说要学织毛衣,把他母亲留下的毛线全要走了,没想到真织成了。
“好。”
挂掉电话,陈二海在暮色中站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广播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两天。
陈二海紧抓着车顶扶手,看着窗外逐渐变得荒凉的景色。
远处起伏的山脊线上,偶尔能看到哨所的瞭望塔。
“前面就是猛硐哨所。”开车的军官指着地图说,“最近半个月,敌军在这个区域的电子侦察活动增加了三倍。”
雷书瑶好奇地问:“为什么突然……”
“因为我们在这里新建了雷达站。”军官没回头,“能监控整个争议地带的空中活动。”
陈二海注意到张卫国突然坐直了身体。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远处的山头上有个不起眼的白色建筑,天线阵列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脉冲多普勒雷达?”张卫国小声问。
军官惊讶地看了眼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