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当然可以。&34;苏锦绣微笑回应,&34;明年春耕前,农院会在各地设立种子发放点,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农户。不过,想要种好它,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也是建立分院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技术教给更多人。&34;
&34;那我家孩子能去学吗?&34;一位面容黝黑的农妇怯生生地问道。
&34;只要有心学,农院的大门对所有人开放。&34;苏锦绣语气温和,&34;我们还专门设立了贫民子弟助学名额,家境困难的学生不仅免除学费,还能获得生活补贴。&34;
这番话一出,现场一片欢腾。对于这些世代务农的家庭来说,能让子女接受专业教育,学习先进技术,是他们从未敢想的事情。
回京途中,苏锦绣的马车经过一片刚刚收割完的麦田。今年夏收的喜人成果已经显现——那些采用农院技术的农户,收成普遍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
&34;娘娘,您看那边。&34;巧儿指着远处的村庄,只见几户农家门前挂起了红灯笼,喜气洋洋,&34;听说今年收成好,不少人家都操办了婚事呢!&34;
苏锦绣看着远处欢庆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改良的农技不仅仅是提高了产量,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回到京城后不久,各地的丰收报告如雪片般飞来。农部尚书赵明远带着一摞厚厚的账册前来拜见,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34;娘娘,今年的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两成有余!尤其是推广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地区,增产更为显着。按此趋势,今年的国库粮食储备有望创下十年来新高!&34;
苏锦绣接过账册,仔细翻阅着每个州郡的具体数据。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农院技术推广的成效。
&34;各地粮价如何?&34;苏锦绣关切地问道。
&34;正因丰收,粮价平稳,比往年略有下降,但农民因增产总体收入反而增加。&34;赵明远回答,&34;更重要的是,陛下已经下令,将农民的赋税按照往年标准征收,增产部分不额外加税,等于变相让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