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5)页
农民了。&34;
    这个消息令苏锦绣十分欣慰。增产的意义不仅在于国库充盈,更在于改善农民生活。只有让辛勤耕种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农业改革才能持续推进。
    当日晚间,萧承煜亲临凤仪宫,与苏锦绣共进晚膳。席间,他提及了朝中的最新动态。
    &34;农业改革的成效已经得到朝野公认,连那些一向保守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其价值。&34;萧承煜眼中闪着赞赏的光芒,&34;尤其是防蝗和增产这两件事,彻底说服了那些质疑的声音。&34;
    苏锦绣浅酌一口清茶:&34;农业改革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技术的推广、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建立,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耐心。&34;
    &34;朕相信你的能力。&34;萧承煜郑重地说,&34;朕已经下令,明年起增加农部的预算,专门用于支持农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另外,那些积极配合改革的地方官员,将获得额外嘉奖。&34;
    这无疑是对农业改革的巨大支持。有了朝廷的政策倾斜,改革的推进将更加顺利。
    第二天,苏锦绣召集农院和太医院的骨干学生,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成立专门的农医研究院,专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相关药剂研发。
    &34;农与医本就密不可分,良药多出自良田。&34;苏锦绣环视众人,&34;新成立的研究院将打破农医界限,集中两方面的人才和智慧,共同研究更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技术。&34;
    学生们对这一创新理念报以热烈掌声。在传统观念中,农业和医学一直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展现了苏锦绣独特的前瞻眼光。
    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其影响已经远超农业本身,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商贸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因为丰收带来了更多交易;手工业兴盛起来,因为需要更多农具和生活用品;甚至连科举考试的内容都增加了农学相关的题目,反映了朝廷对农业的重视。
    而在这一切变化的中心,始终站着那个来自未来的女子——苏锦绣。她用现代知识和智慧,正在改变着这个古老王朝的面貌和命运。
    一天傍晚,苏锦绣站在凤仪宫的花园里,望着远处落日的余晖。巧儿
第(4/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龙翼下的逐鹿重生1978,深山打猎成为万元户最狂邪医过河卒咸鱼美妾超好孕,糙汉将军日日宠爹爹开门,系窝呀!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四合院:刀劈易中海,院里谁不服穿成三岁小暴君的娘?我直接摆烂独揽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