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正因如此,我们更要谨慎行事。&34;苏锦绣神情凝重,&34;技术推广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每个分院都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制定适合的种植方案。&34;
会议持续到午后,最终确定了十个重点州郡作为首批分院建设地,优先选择粮食产量大但技术落后的地区。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锦绣马不停蹄地准备分院建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教材、种子、农具样板、土壤改良配方等。农院的教习和学生们也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一个月后,首批分院建设正式启动。苏锦绣亲自前往最近的扬州分院奠基,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34;听说这位就是苏皇贵妃,就是她发明了那个神奇的防蝗法子!&34;
&34;可不是嘛,我表兄家就在呼延州,说若不是娘娘及时赶到,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全完了!&34;
&34;听说农院教的种植法子,能让一亩地的产量翻一倍呢!&34;
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眼中满是敬仰和期待。苏锦绣微笑着向众人挥手,随后拿起金锹,为扬州农院分院培土奠基。
&34;农为国本,稼穑为先。今日扬州农院分院奠基,愿它成为传播农业新知的灯塔,照亮江南农桑之路。&34;苏锦绣的声音不大,却坚定有力,&34;农院将向所有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敞开大门,不分贵贱,唯才是举。&34;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特别是那些贫苦农家的子弟,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旧有的科举制度下,他们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但农院的出现,给了他们一条全新的道路。
奠基仪式后,苏锦绣又带领农院学生在扬州郊外的试验田进行实地教学,吸引了大批农民前来观摩。
&34;这是我们改良的水稻新品种,抗旱性更强,产量比普通品种高三成。&34;苏锦绣指着一片青翠的稻田解释道,&34;最关键的是种植方法,要按照特定的行距和株距,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34;
农民们好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