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喧嚣从未停止,但双生花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流量的范畴。她们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星光不在热搜榜里,而在每个认真记录生活、相信美好的瞬间里。当桑疏晚在微博晒出剧组杀青时的大合影,照片里群演们的笑脸比任何明星都耀眼,她附文:“下一个十年,我们去拍银河里的尘埃,拍每个认真活着的人,如何成为自己的宇宙。”
评论区瞬间被“我也要当自己的星星”刷屏,有人贴出自己刚完成的支教日记,有人分享创业失败后重新振作的故事,更多人自己的挚友:“下次见面,我们去看真正的星空吧,就像桑导说的,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而此时的敦煌沙漠,夜风正轻轻拂过那片太阳能星轨,远处的驼铃声里,不知哪个剧组又响起了打板声——电影的火种,就这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镜头里,永远燃烧着。
三年后,桑疏晚和桑霁月带着《宇宙尘埃》剧组登上了南极大陆。这是她们“普通人宇宙”系列的首部科幻片,讲述一群南极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在极夜中发现“星芒折射现象”,最终用勇气和羁绊点亮整片冰原的故事。零下三十度的寒风中,桑霁月穿着厚重的防寒服扮演女物理学家,睫毛上结着冰晶,却坚持不用替身完成在冰裂缝前架设仪器的戏份;桑疏晚裹着军绿色大衣蹲在雪橇旁调焦,镜头里映着她鼻尖的冻红,身后的极光突然爆发,绿紫色光带与她发间的星芒发夹交相辉映,被随队摄影师抓拍后登上《国家地理》封面,配文“在世界尽头寻找光的形状”。
娱乐圈掀起“硬核浪漫”风潮。顶流小花们不再执着于古偶仙侠,转而争夺科考队员、深海研究员等“反套路”角色;时尚周上,设计师们将极光色、冰晶纹理融入高定,某品牌秀场甚至用全息投影模拟极夜星空,模特脚下的t台被做成冰川裂纹效果。桑疏晚受邀担任戛纳“电影与科学”单元评审,她在评审团会议上播放的一段对比视频引发热议:1907年胶片里的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