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数的就要有凑数的觉悟,陈凡带着孩子们吃了些扁食,便直奔安定书院找“正主儿”汇合去了。
再到安定书院的大门前,陈凡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众从安定书院出走的学童眼中也露出久别重逢的神色。
门子还是那个门子,见到陈凡,下意识招呼道:“陈助讲,你来啦!”
随即他反应过来,恭敬站起,立在门边:“陈案首,小的,小的刚刚失礼了!”
陈凡笑了笑,心中没有窃喜,反倒是多了一丝物是人非的怅然。
听到消息的邱堂长很快便亲自迎了出来。
相比以前看着陈凡高高在上的他,此刻却欣喜中带着一丝敬佩。
“文瑞!”
陈凡抢上前去,躬身一揖:“堂长无恙?”
看到陈凡这番谦逊,邱堂长似乎才将印象中的陈凡和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文瑞,老山长还是眼光毒辣,当时便对我说过,陈文瑞将来必是人中龙凤。”
陈凡连道“不敢”,这种话听听也就算了,文化人之间更讲究“花花轿子众人抬”,最是好脸面,书院中负责杂务的堂长,最是长袖善舞。
“堂长过誉了,书院最近怎么样?”
说到这,邱堂长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尚好,尚好!”
见他敷衍,陈凡便也不再去问。
邱堂长一路将众人引到书院一处休憩之所。
到了这,陈凡发现,不少淮州各地的社学生童已经齐聚于此。
邱堂长稍稍给众人引见了弘毅塾一行,便自去忙了。
那个邱堂长走后,不少社学的夫子全都围了过来。
“足下就是今科府试案首陈凡陈文瑞?”
“正是!”
“早听赴考的学童说过,府试案首是海陵县一社学的夫子,刚听邱堂长介绍,方才对上了!”
虽然这些来自淮州府各地的社学夫子大多都是秀才。
但他们对陈凡的态度依然很亲热。
这倒不不代表,他们瞧得起童生这个阶层,而是陈凡这个府试案首实在厉害。
府试案首,一般在道试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