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第二天一早,陈凡等人早早便洗漱好下了船。
    一群人浩浩荡荡离开码头,立时吸引了不知多少目光。
    “这些都是些开蒙的孩子,似是从海陵来的,他们来泰州干嘛?”
    “干嘛?你还没听说吗?盐运衙门今年的讲会就在今日。照着往年的例,扬州、淮安的大小书院、社学都派了学童来,昨日我还看见淮安的四大书院学童,一齐坐了一艘大漕船来。”
    “漕船?这大船?需得这般隆重?”
    “人家淮安府是漕总衙门的驻地,拨个漕船来算什么?”
    “扬州府呢?扬州府今年派了哪些书院来?”
    “扬州府的甘泉书院、正谊书院都派了人来!”
    “嘶!”那人听到这话顿时大吃一惊,“甘泉书院今年也派人来了?”
    ……
    陈凡带着学童们从这些人群中走过,自然也听到了这些话。
    他在安定书院待过,当时自然也对这些省内“名校”多有耳闻。
    所谓的淮安府“四大书院”指的是淮阴书院、临川书院、丽正书院和勺湖书院。
    淮安因为是漕运总督驻节所在,又是徽商、盐商交易货物的节点,且是大运河漕运中转,向来有“南船北马”的美誉。
    好的经济条件,自然造就了当地人文荟萃、文风昌盛。
    这四大书院虽然不比天下闻明的白鹿洞、岳麓、东林等书院,但在南直也是赫赫有名。
    尤其是临川书院,前朝还出过两位状元。
    至于扬州的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梅花书院,这甘泉书院就更厉害了,曾经与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白鹿书院齐名。
    历史上出过不少文坛领袖。
    曾经有段时间,甘泉书院还曾改名为崇古学堂,就连当朝大理寺卿年少时都曾在崇古学堂内读过书。
    淮州府与这两府相比就弱了许多。
    首先在书院的数量上就只有安定书院一家。
    其次安定书院出过的名人也没有多少。
    只有胡源的祖上胡瑷最为有名,前朝皇帝曾经赐匾“经术造士”。
    可奈何淮州府仅此一根独苗苗,不然也不会让整府的有名社学出人来凑数了。
    “这么讲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带娃回村后成了大力士扶你登基要杀我,卸甲归田你慌啥1962:饥荒年,我可以每天穿回现代村里发夫君?我一文钱买了个摄政王一剑仙魔死后百年,涅槃医妃杀疯了虚空拼图吾为人皇,开局上交终结者副本车祸当天,封总在陪白月光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