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8)页
锐矛盾。
    而这一矛盾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树木的无节制砍伐,致使广袤的森林日渐消亡。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柴”高居首位。
    在那个年代,建筑需耗费大量木材,而更普遍的用途则是取暖与烹饪。
    试想,这是一个没有天然气、没有电力、民间也罕用煤炭的时代,普通百姓要获取足够的柴火,谈何容易?
    自唐宋以降,全国各地的树木便惨遭大规模砍伐,生态破坏愈演愈烈。
    长安与开封,这两座曾容纳百万人口的巍峨都城,其辉煌的背后,却是周边数十里内难觅一棵树的荒凉景象。
    凡是能点火燃烧的枝干,无不被饥寒交迫的百姓砍下,化作灶膛里的缕缕青烟。
    后人眼中的郁郁葱葱的山峦,其实大多都是近代植树造林的成果。
    而在那个年代,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树木总是稀疏可怜。
    砍伐,无休止的砍伐,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黄土高原,昔日曾是绿树成荫的沃土,却因无度砍伐而沦为光秃秃的荒原,风沙肆虐,草木难存。
    这种资源的匮乏不仅困扰着民间,连高高在上的皇室也无法幸免。
    汉唐时期,宫廷建筑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然而到了宋明,宫殿的规模与气派却渐渐逊色于前朝。
    并不是宋明的皇帝,不想建汉唐时那样的宫殿。
    而是因为那些挺拔参天的大树早已被砍伐殆尽,再难寻觅。
    朝廷不得不派人深入偏远的深山老林,跋山涉水寻觅巨木。
    可运输费用高得惊人,即便是以一国之力,也难以重现往日的恢弘气象。
    百姓为生计奔波,挥斧砍树时或许不曾多想,他们的眼中只有眼前的温饱。
    而帝王将相坐在龙椅之上,面对日渐稀缺的资源,也只能暗叹时运不济。
    树木的消逝,不仅仅是自然的悲歌,更是一个时代无奈的缩影。
    老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对植树造林极为重视。
    然而,最棘手的是,即便朝廷下令栽种树苗,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对“柴火”的迫切需求。
    那些刚刚扎根的幼苗,还未及长成参天大
第(6/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抗战之关山重重热血高校之文武天下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重生:开局校花签下卖身契华娱之修仙2002快穿:原来我是修仙界的崽有钱后,房东太太送我黑丝退亲后,带着家人发家致富都市异能赏金猎人八零:人间清醒后,日子不要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