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8)页
教化万民乃朝廷天职。
    启迪民智、传授圣贤之道,向来是治国之本。
    朝廷推行教育,谁敢明面上反对呢?
    若真要唱反调,也只能从“财力不足”这一托词入手,别无他法。
    当然,这一条到具体实行的时候,仍会是很大的障碍。
    老朱之前建立起来的“义务教育”,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如今大明朝廷的财政非比从前。
    朱允熥也有信心将其实施下去。
    旋即,朱允熥继续道:“除此之外,朕尚有数策待行。”
    “其一,完善新军募兵之制,使其更加严谨规范,弥补细微疏漏。”
    “其二,发行战争债券,非仅为筹措军资,更欲让万民从中获利,凝聚民心,共襄对外拓疆之大业。”
    “三,推行国民经济五年规划,统筹全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之建设,增设制造工厂,尤重造船厂,以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新军早已初具规模,如今不过是对制度加以精雕细琢,力求滴水不漏。
    发行战争债券,表面筹资,实则暗藏深意。
    让更多百姓因战事得利,从而为朝廷开疆拓土的雄图增添助力。
    至于经济、道路、水利、工厂之兴建,都早已起步,只是这些事,此前并无先例,都是朱允熥一个人在推动,朝廷各部各行其事。
    如今只是统一协调起来。
    詹徽、王佐等人闻言,眉头微展,竟未再激烈反对。
    毕竟,这些举措多已付诸实践,朝廷将其纳入正轨,不过水到渠成之事。
    即使偶有异见,也仅限于执行细节的斟酌,无伤大雅。
    接着,朱允熥又提出一条至关重要的国策,那便是环境保护!
    在农业时代,环境保护的内涵与后世截然不同。后世的环境保护,核心难题在于治理各种污染。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种种污染层出不穷。
    而在这个时代,环境保护的重点却是资源的过度掠夺与滥用。
    自汉唐至元明,华夏的自然生态环境始终在剧烈的恶化中挣扎。
    其根源并不复杂,无非是人口的迅猛膨胀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之间的尖
第(5/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他和她们的群星开局十斤蓝色小药丸,女帝慌了仙府种田万界倒卖星辰卫士吞天骨被弃后我高嫁太子,渣竹马悔疯了修罗剑神王腾荒漠天灾:我有十亿亿吨清水!九星霸体诀龙尘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