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还提倡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他的诗歌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让普通百姓都能轻松理解。这一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二、代表作品与历史事件关联
31 讽喻诗与社会批判
白居易的讽喻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秦中吟》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之一,这一组诗共有十首,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重赋》一诗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诗人通过描述官府虽然下发了蠲免租税的诏书,但里胥却在诏书下达之前就先到家催收租税的情景,辛辣地讽刺了官府的虚伪和贪婪,揭示了百姓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苦不堪言的生活。
《轻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权贵们的骄奢淫逸和百姓的困苦不堪。“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内臣们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服饰、大摆宴席、尽情享乐的场景,而后半部分则突然转变笔调,写到江南地区发生旱灾,百姓甚至到了人相食的悲惨境地。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表面上叙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实际上也暗含着对玄宗朝政的深刻反思。诗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后期沉迷于美色,荒废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生动地刻画了唐玄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