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贬谪与创作转折
元和十年的贬谪是白居易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被贬江州后,白居易的思想逐渐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他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从此,他的诗歌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作品风格也从之前的激昂慷慨变得含蓄委婉。
《琵琶行》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与一位琵琶女的相遇、相识和相知的故事。琵琶女本是一位色艺双绝的歌女,她年轻时在京城曾一度风光无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变迁,她年老色衰,被迫嫁给一位商人,独守空船。在诗中,诗人通过与琵琶女的交流和弹奏,听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怨。“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从琵琶女的遭遇中联想到自己的贬谪经历,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后的孤独、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33 民生主题的突破
白居易一生心系百姓,他的许多诗歌都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为社会底层人民发出了呐喊。
《观刈麦》是一首反映农民劳动和生活的诗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