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8)页
爱情而荒废政务的形象。而安史之乱的发生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的惨死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国家的悲剧。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提醒人们,统治者不能沉迷于个人的享乐,而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32 贬谪与创作转折
    元和十年的贬谪是白居易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被贬江州后,白居易的思想逐渐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他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从此,他的诗歌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作品风格也从之前的激昂慷慨变得含蓄委婉。
    《琵琶行》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与一位琵琶女的相遇、相识和相知的故事。琵琶女本是一位色艺双绝的歌女,她年轻时在京城曾一度风光无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变迁,她年老色衰,被迫嫁给一位商人,独守空船。在诗中,诗人通过与琵琶女的交流和弹奏,听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怨。“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从琵琶女的遭遇中联想到自己的贬谪经历,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后的孤独、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33 民生主题的突破
    白居易一生心系百姓,他的许多诗歌都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为社会底层人民发出了呐喊。
    《观刈麦》是一首反映农民劳动和生活的诗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第(4/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风流快活傻狂医王婿仓库通古今,打造两界商业帝国是你要陪男闺蜜,离婚又后悔什么流放辽东,朕要做人族大帝从无名小卒到玄幻霸主开局一座茅草屋,还好我能召唤机械大军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少年特工王九玄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