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三年(808 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任左拾遗。左拾遗是一个谏官职位,主要职责是向皇帝提出建议和批评。在这个岗位上,白居易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正直和勇气。他敢于直言进谏,对朝廷的不合理政策和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他在《论制科人状》等奏章中,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朝廷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弊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然而,他的直言不讳也触怒了一些权贵,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元和十年(815 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派人刺杀身亡。白居易认为这是朝廷的奇耻大辱,他不顾自己职位较低的身份,率先上书请求缉拿凶手,严惩凶手。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却被一些权贵视为越职言事。再加上他平日里的一些主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对白居易进行诬陷和打压。最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贬谪是白居易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使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22 文学主张
白居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了新乐府运动的主张。新乐府运动是他与好友元稹共同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的名称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文学主张的核心。这一主张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要求诗人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生活疾苦。在白居易看来,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抒发的工具,更应该成为针砭时弊、改良社会的重要手段。他反对当时流行的以浮艳、空洞内容为主的诗歌创作,主张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这些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官府的腐败和剥削。例如在《卖炭翁》中,他写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