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其中之意是“要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了借据契约,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契约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但常常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
    圣人老子在此一章中强调了和解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和解后可能仍存在的残余怨恨。
    这提醒修者,在处理红尘世道的人际关系中,冲突和矛盾并存,虽然和解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有宽容的心态,接受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残余问题。其实也是在告诉修者,阴阳二气和谐共生,若是冲突,自要和气宽容。
    老子通过对比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行为,突出了德行的力量。有德之人宽容、不苛求,而无德之人则苛刻、刁诈。
    这启示修者,德行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质修养,也影响着红尘世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世间社会的和谐。
    圣人认为,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但常常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这体现了圣人的公正观点,即天道是大公正德,无欲无私的,天道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身份、地位或财富而有所偏袒。只有那些遵循了天道、有德行的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帮助和庇护。
    从此章中,石中也可以看到,圣人老子无为而治的大哲理念。“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这既是一种宽容和智慧,也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于此告诉修者,在管理个人以及社会,又或处理红尘世道人际关系之时,应遵循天道自然规律,不强行干涉,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只于其中斡旋引导入正途便是。这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本质所在。修行导引亦是如此。
    要知道,在红尘世道现实生活中,修者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
    圣人老子告诉修者,应该以宽容和德行来化解矛盾,而不是以怨报怨、以牙还牙,恃强凌弱,硬碰刚猛。
    同时,修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天道法则以及红尘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山村神医陈大壮神道帝尊五岁也能谋划王朝星铁:圣人四合院:重生60,开局悬壶济世爹爹开门,系窝呀!胎穿李承乾,摆烂出盛世大唐凛冬末日:全民避难所求生穿越后一直在种田缦上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