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从人之感悟层面来说,此一章节让修者深刻体会到了“柔弱胜刚强”的大道哲学智慧。
在红尘世道现实生活中,修者常常被授意教导要坚强、要勇敢,要自强不息,但圣人老子却告诉修者,多时柔弱并不一定就是软弱无力,也可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
这种力量,不单是通过争斗和对抗来体现的,而是要通过顺应和包容来实现的。就像是水一样,虽然看似柔弱无力,但却能滴水穿石,能汇洼聚雨成江河,形湖海,滋养万物生灵。
圣人老子让修者对于引领导向者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子曾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他这句话是在告诉修者,一个真正的引领大道者,应该能够承受住国家的屈辱和灾难,勇于担当责任,忍辱负重,以弱胜强,死而后已。而不只是为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只有这样的引领导向者,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深深信任和由心尊重,成为一国的栋梁之才。
“正言若反”老子认为,真正的道理往往与世俗的看法相反。
因为世俗的看法,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真正的道理,则需要深入本质去探寻,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此乃天道明晰了然之法。
因此,修者在学习和领悟大道至理之时,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观点和看法,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所束缚,开天辟地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当为长久运行之计。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好相反。 ”
其中之意是“天下万物之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