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心想:“这可咋整?得找个靠谱儿的来撑撑场面啊!不然这祖宗的江山可就要保不住了。”于是,她们瞅准了洋务派那帮子人,一个个实力杠杠的,还特招洋人喜欢。这洋务派啊,就像是清朝的“救火队”,说不定能把这火给灭了。
慈安太后一拍大腿,那动作潇洒得就像是个女汉子,她说:“得了,咱们就站洋务派这边儿!他们有能力,有干劲,还能跟洋人打好交道。有他们撑着,咱们祖宗的江山应该能保得住!”慈禧太后也点头附和,那模样就像是个乖巧的小妹妹:“对对对,就这么办!洋务派,咱们就靠你们了!”
于是,洋务派得到了“老大”的支持,那可是如虎添翼,迅速开展起了洋务运动。这下子,清朝这艘大船算是有了新动力,开始奋力向前划了,就像是一艘重新启航的巨轮,虽然还有些破旧,但总算是有希望了。
同治三年,朝廷那是大开大合,说干就干,一点儿也不含糊。直接开办了大型兵工厂,什么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一口气整了20多个,跟下饺子似的。那场面啊,简直就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忙得团团转,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
到了同治四年,李鸿章那哥们儿更逗,他就像是个精明的商人,眼光独到。他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把虹口那铁工厂给买下来了,然后把上海、苏州的两个洋炮局一股脑儿搬到了上海,凑了个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的局儿。这一下子,中国就算是有了铸铁、炼钢、机器生产还有各种军工产品的“全套武功”了,产品多得是,大炮、水雷、蒸汽轮船,样样俱全,简直就是新式武器的“大超市”。说到这个,现在的上海江南造船厂就是那时候的“老祖宗”呢,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
光有技术不行啊,得有人会用啊!于是洋务派又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那简直就是培养“技术小能手”的摇篮。学生们在里面学得那叫一个起劲,摆弄那些机械仪器就像是在玩玩具一样熟练。
还不止这些呢,他们还兴办外国语学校、实验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