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的墨锭在砚台边缘顿了顿。他想起徐家少东家被押走时,官靴上沾着的正是这种瓷盘的碎片——那少年昨日还趾高气扬地宣称“新瓷不如古法”。
远处传来织机的咔嗒声。巾帼工坊晨课开始了,女工们朗读《千字文》的声音混着更夫的梆子飘过来。朱标眯起眼,看见最前排的小桃正捧着《对数表简本》考校同伴,发间的木簪随摇头的动作划出金弧。
“其实……”太子突然压低声音,像是怕惊扰了这份生机,“孤最佩服你的,是总能把别人眼中的‘祸事’,变成百姓碗里的饭食。”他指向正在晾晒的“券青布”,那些布匹在晨风中舒展的样子,像极了新糊的窗纸。
陈寒望向更远处。几个总角小童蹲在染坊排水沟旁,用树枝拨弄沉淀的铁砂粉。他们脏兮兮的脸上满是兴奋,仿佛发现了宝藏——却不知这些“废料”正是物理院升级防伪术的关键。
“殿下过誉了。”陈寒蘸墨在青石板上勾画,“就像这代金券,有人看见纸片,有人看见信誉,而北疆的猎户——”笔锋突然转向湖对岸,那里有个穿皮袄的汉子正用貂皮换券,“他们看见的是能随时兑付的盐铁。”
朱标的玉佩突然脱手坠地。清脆的撞击声里,他看见玉上裂开的细纹正形成奇妙的图案——像极了陈寒在沙盘上画过的水流轨迹。
“报——”锦衣卫百户疾奔而来,单膝跪地时扬起一片霜尘,“松江八百里加急!徐家联合十三家布庄,用囤积的代金券抢购了市面上所有靛蓝!”
朱标脸色骤变,却见陈寒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本蓝皮册子。翻开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府县“券引司”的存货数据。
“殿下莫急。”陈寒指尖点着朱批,“他们抢的只是明面上的存货。”他突然提高声量,确保不远处的徐家暗桩能听见,“物理院试验的新染法,用槐米和明矾就能调出更持久的靛色。”
太子的目光扫过陈寒的袖口——那里沾着巾帼工坊特有的金线碎屑。他忽然会意,转身对百户道:“传孤口谕,命光禄寺今日午膳全用‘券青布’铺案!”
等百户走远,朱标忽然压低声音:“你早料到徐家会抢购?”
“就像钓鱼。”陈寒用树枝在湿润的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