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建设堡寨。建筑图纸大体都是杨林画的,其他工匠再进行详细规划和修正。按照图纸的设计,每座堡寨都要修建了望塔、箭楼、炮楼、烽火台等军事设施。那么就需要官军派人实地进行勘察,看建在什么位置好。
毕竟梁有田这些地主不懂军事,这种专业性强的事还得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可是杨林把张祝、徐晋这几位军事素养较高的手下都派到沈阳练兵,剩下的人除了会打仗就不会别的了。所以他就得亲自去实地勘察才能拍板儿做决定。
再如归村并屯这些事需要向百姓讲明道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好处等等。为此杨林还让邢云衢等人组建安民部门,就是防止百姓对官府产生误解进而引发矛盾。但是叆阳就这么大,有功名有学识也就那么几个人。面对众多的百姓他们每天说的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可依然有人不理解这件事,影响了整体的进度。
杨林还不能因为这事儿对百姓用强,毕竟一旦用强人心就没了。他可以残酷对待后金的百姓,但是对自己的百姓他是一点儿也狠不下心来。虽然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府的权威说一不二。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一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在商洛山被打的只剩十八骑,就差被官兵抓到解送京师了。可为何在后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能重新聚集起了几十万人马卷土重来。还不是因为明朝廷黑暗腐败、横征暴敛,压迫百姓没有活路除了造反没有别的选择了。否则谁会干这掉脑袋的事情?
历朝历代,朝廷上下的腐败和横征暴敛不是一天完成的,官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形成的。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无法有效解决造成的。为何后世天朝公职人员犯了错误必须要惩处,虽然惩处程度不同,但这表明了公家的态度和决心。也就是不管如何都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但在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体制下,官府说话就是天就是法。例如我随便弄个理由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