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拆你房子就拆你房子,而且没有任何补偿。再如我官家人当街调戏妇女,殴打勒索商贩了能怎么着,那个敢不服?所以官府的公信力就是这样丧失的。等时机一到自然就会群起反抗。
    叆阳商贾大户们为啥愿意支持杨林?刨除不想成为后金刀下鬼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杨林人品不错讲诚信,不象其他地方的官员以各种借口勒索为难商贾大户们。所以双方才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
    杨林不想让叆阳的百姓受苦,也不想为了“归村并屯”这种公事丢掉官府的公信力。所以他才让“安民使”们费尽口舌去与百姓们讲道理。
    叆阳百姓并非不讲道理,要不然也不能在后金军围城期间响应杨林的号召,同仇敌忾协助官军死战到底。他们只是对这件事的理解程度有差异。虽然最终他们也都理解了官府的初衷并积极配合。但多少还是存在瑕疵的。
    杨林通过这件事感到了军政人才的缺乏。因此便向熊廷弼和经略府写了一封请示函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他要筹建“叆阳标营讲武学堂”,希望能得到上面的批准和资金上的支持;二是讲武学堂的学员除了从官兵、民间义士中招考录取以外,还要从士子们中招考。说白了,杨林打算利用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为自己办事。这样既可解决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生计和前途问题,也可拉拢这个阶层。
    当然,现在的士子们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或者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前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改变身体素质。后者就放弃吧,那是思想和认知上有毛病。想改变他们难上加难。就如后世鲁迅笔下的穷酸秀才“孔乙已”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之所以起“叆阳标营讲武学堂”这个名头杨林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当初想冠以“大明帝国陆军辽东讲武学堂”,但是这个名头实在太大了。大到他一个小小的游击有什么资格以大明的名义来组建讲武堂?这个名头普天下只能由皇帝陛下来命名。你一个武将取这么大名头想干什么?所以以叆阳标营的名义来命名讲武学堂还好歹说得过去。毕竟我这是在自己营中设立的讲武学堂,为的是提高官兵的作战能力。这不能不让吧?
    熊廷弼的回复很干脆,可以筹办讲武学堂,但要是办的不好没有提高军队战斗力,那就得解散。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穿书校园,我癫亿点怎么了?登对轻轻一钓,纯情糙汉别太红温了萌宝来袭:爹地请接招神豪,我有一个随身空间我闯进了富婆世界重生后,我棒打极品儿女玄幻:我能看见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