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几年了,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还在执行,农民要按照分配任务把一部分稻谷交给国家粮站。
那时候国家的各方面都是刚刚起步,城里工人要吃粮,部队要囤粮各种等等,都得靠地里长的粮食。
农民就是国家的大后方,这也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农村人虽说是粗人,也没啥文化,但在交公粮一事上,还真能做到无怨无悔。
而且都挑最好的粮食上交,自家留的大多都是些瘪粒儿、虫眼粮。
周兴辉的三亩地虽然种的是萝卜,但按照规矩只要农民地里种了东西,那么就是要交公粮的,他花了些钱,去刘俊生家里收了两担的稻谷。
各家各户推着车、挑着担,把晒干扬净的稻谷运到粮站。
粮库大院里早排了一条条长龙,验粮员拿竹扦子“噗嗤噗嗤”地扎进粮袋,扬手捻把麦粒、稻谷放牙上嗑几下。
要是潮气大、瘪粒多,当场就得拉回去再换一批。
过磅时大秤砣哐当一甩,会计在木板上记完数,发个盖红章的纸条。
这才算完了夏粮任务。
各个地方的粮库大院都会比较一番。
粮库大院黑板天天更新榜单,哪个队交公粮多,名字就用红笔圈起来。
上了榜单前三的,整个村子的人都高兴得像是过大年一样,脸上是倍儿有光。
交完公粮往回走的道上全是人,周兴辉瞅见了周守田、周兴富两人,他们喘着粗气,脸上都挂着生不如死的表情。
以前还没有分家时,家里的脏活、累活、农活全都落在了周兴辉头上,这爷俩哪试过真正下过地?
家里不过才七亩地,这爷俩却已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也不怕遭人笑话。
周铁柱三兄弟更是被养成了太子爷,就别说帮着忙下地干农活了,连一碗面是怎么煮的、灶里的火是怎么烧起来的都不懂得。
简直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交完公粮的一行人回到村口,就隐约听见一阵阵的鬼哭狼嚎声,不知道从哪个方位传来。
“出啥事了?”
“谁家吵成这样?”
“听着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