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我们不是来接受表彰,我们是来保住命根子的。”
    这番话震得现场没人接话。
    会议结束后,蜂窝平台主动发布公告:
    《制度非可集成组件声明》
    内容简洁直接:
    “蜂窝制度允许合作,不允许改名;欢迎引用,不接受拼接;我们不是谁的平台模块,我们是自己的生活工具。”
    全网评论瞬间爆炸:
    “什么叫种地人的骨气,这就是了。”
    “说得太好了,制度不是模块,制度是村民用血汗调出来的调料,你怎么能拎去炒别人家的菜?”
    “陈家村太刚了!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最硬的软实力。”
    一周后,省里修改原文件,将蜂窝制度列为“独立接入体系”,并附加说明:
    “原样保留其命名权、内容独立性、修复演化自由。”
    蜂窝赢了。
    不是靠对抗,而是靠制度自己走出来的“不可替代性”。
    回到村里那天,陈鹏飞把打印好的新版文件挂在制度墙上,拍了拍张浩肩膀:
    “我们终于,不再是被整合的那一部分了。”
    张浩咧嘴一笑:“现在该轮到咱们——制定别人的标准了。”
    六月初,北京。
    国家农村事务研究中心主办的“未来乡村治理共识建设大会”在人民大学召开。
    这是一次规格极高的闭门会议,参会者包括国家发改委乡村司、农业农村部政策法规司、民政部基层治理局,还有五所高校的治理专家、十四个省市的代表村镇。
    而蜂窝制度,也终于被点名邀请,作为“乡村治理原创机制样本”参与主旨圆桌。
    陈鹏飞没穿西装,照旧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一双黑布鞋,提着牛皮纸袋进了会议厅。
    他的身份牌上,只写了一行字:
    陈家村·制度持有人
    会前热场阶段,一位高校教授低声和另一位委员说:“蜂窝制度是个爆点,但进京来谈标准,还得看他们能不能落得住‘专业化’。”
    有人轻笑:“三年干活、拍桌子的经验,能写出制度标准吗?”
    话音未落,投影大屏上出现一张制度路径图。
    不华丽,但线条极其清晰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星辰为引:灵魂归渡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沉浸式快穿之炮灰的三百六十计海贼之大尼卡时代重逢夜,霍总跪求复合,亲我到红温青龙刀诺手,主播你别边玩边笑啊余生,再不弄丢你吃我绝户:小渔女她又穷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