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的不光有本村人,还有来自十几个村的支书、小组长、年轻代表,甚至还有两位市里派来的“制度专员”。
陈鹏飞站在最前头,身后挂着一面印着“蜂窝复制·001批启动点”字样的横幅。
“今天这会,不是陈家村开给自己人看的,”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有力,“是咱把三年制度做法,原样端出来,告诉各位:谁愿意学,咱就无保留地教;谁想抄,咱就把每张制度卡、每次议事录像、每个失败档案,全给你们带走。”
话音落,现场掌声不断。
台下有人激动地站起来:“陈书记,你说句实话,这制度真能赚到钱?”
张浩笑着接话:“你这问题跟三年前我们村问陈鹏飞的一模一样。他当时怎么说的?”
“说规矩不能当饭吃,但有了规矩,饭一定吃得稳。”
众人一听,全都笑了。
陈鹏飞摆摆手:“咱说具体点,今天有三个包,谁想干,先拿走。”
“第一个,是‘制度基础图谱’包,里头有蜂窝制度从启动到成熟的全过程,涉及四十二项议事模板、三十个流程节点、九套失败备案格式。”
“第二个,是‘制度信用运营’包,含融资谈判文本、信联合作协议、村民签字模板,以及制度信用积分换贷操作细则。”
“第三个,是‘蜂窝对接通用版本’包,主要是你们以后怎么对接镇政府、县里农业局、乡村振兴办、地方财政,怎么形成一个‘制度说话比人说话好使’的逻辑。”
这些包一发,现场安静了三秒,然后立刻沸腾。
有的代表当场发誓:“回去我就把村里的账贴出来,谁不贴,我第一个问他凭啥不贴!”
也有人低声嘀咕:“我们村怕是贴不起来,账都在小组长那兜里揣着,哪敢公开?”
张玉英冷笑:“账不敢贴的村,不配谈共治。”
话虽狠,但没人反驳。
……
会议结束后,陈鹏飞没走,而是把几个年轻村代表单独留下。
他知道,制度真正的未来,不在今天开会的人,而在这些二十出头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