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生命体·四级响应机制草案”
蜂窝,仍在继续。,
第四阶段草案,陈鹏飞拟定了四个关键词:回看、补缝、留痕、再生。
“回看”是指制度运行三年以上的村点,需回溯最初设计意图与现实运行之间的差距,进行系统性“反编年”记录;
“补缝”是针对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非标准化灰区,设立“缝隙修补库”,鼓励村民就“制度空白”“模糊权责”“灰色操作”主动报案、自查,平台负责跟踪分析,分类修补;
“留痕”则是技术层面的升级——将所有制度修改、议事过程、投票分歧,进行区块链式数据固化,确保不可删改,透明归档;
“再生”,是蜂窝下一阶段真正的雄心。
——让制度不仅能修补自己,更能长出新制度。
这一项提出后,反响最大。
龙虎村那边立刻有人发来质疑:“你说制度能再生,是不是太玄了?咱又不是搞科研的,哪有制度自己长的?”
陈鹏飞没有直接回,而是发了三张图。
第一张,是北岭村一个十四岁少年自发画的“制度流程图草稿”,手写的、歪歪扭扭,却逻辑严密;
第二张,是龙虎村共议会上,一位老汉对分账表格提出的三项改良建议,被张浩正式采纳并归档;
第三张,是石岭村去年底由“误判返修事件”生成的新版议事机制,被七个邻村照搬,沿用至今。
“你看,”陈鹏飞写,“制度并不是从电脑里长出来的,是从一次建议、一次争吵、一次犯错、一次解决里长出来的。”
“这就叫制度再生。”
……
一个月后,蜂窝平台上线“制度再生记录器”。
这是一款简洁却深刻的工具。
它不需要写“新制度”,只需在运行中对已有制度做出补丁、绕过、否定、引用、替代等五类动作,系统即自动捕捉“再生事件”,归入制度生命周期图谱中。
张浩拿到这个工具后,第一反应是:“我们终于能看到制度‘活着的时候’在干嘛了。”
他当即试用,输入了龙虎村去年一次因气候原因不得不临时调配共田工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