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6)页
“只是——人把自己的日子,写成了规矩。”
    中央调研组进村的那天,陈家村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剪彩仪式。
    他们一如既往,把调研组安排在了祠堂东侧的空屋里,水壶、草席、折凳,跟平时接待任何一个村民一样。
    调研组一共七人,三人来自国家制度实验小组,两位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专家,还有两位是国务院乡村振兴办的联络员。
    这七人来得不轻松,早在蜂窝制度引爆网络话题之后,他们的上级就连续收到三拨“基层反馈”:一拨是支持蜂窝的年轻村官,一拨是担忧“失控”的地方治理官员,还有一拨,是群众自发提交的“共建请求”。
    “不是申请试点,是申请写制度。”
    这次调研,实际意义不小——上头想看看,这蜂窝,是真的“制度活了”,还是“群众演得好”。
    结果,他们刚进村,就被一场“全村共议会”堵在了路上。
    张玉英没等他们走进祠堂,直接把人请到村口晒谷场。
    “来得正好,今天我们开村议。”
    “要不要坐下听听?”
    几人面面相觑,只好点头。
    会议内容是“共田收益二次分配机制”,核心是——一位独居老人因无劳力被排除在轮值班之外,年终只分得固定生活物资,但未能享受集体红利。
    村里有人提出:“红利分配不能按劳动,要考虑贡献结构。”
    也有人说:“分配结果要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更有人一针见血:“要是能拿‘制度返修机制’流程走一遍,看有没有办法加一个‘弱势红利组’。”
    七嘴八舌吵了半小时,调研组都听傻了。
    一位老专家忍不住感慨:“你们这会开的……比我们北京那些专家研讨会还深。”
    陈鹏飞这才从人群后头走出,笑着打了个招呼:
    “这就是我们最骄傲的地方。”
    “不是说我们不吵,是我们吵得起,也改得动。”
    “你看那边的公告栏,上个月我们‘共田冲突应急机制’刚更新,第一条就是‘制度修改权下放到每月常驻议事会,由群众议案决定是否触发流程修订’。”
    “我们的制度,是活的
第(2/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越:我成了女主的羁绊对象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八零娇艳美人,离婚夜硬汉破门强宠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道界天下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文娱:分手是你,我成天王你哭啥?异邪珠侯府忘恩负义,重生嫡女杀疯了渔夫逆袭:开局救美,渔获满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