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6)页
而最先感到压力的,是那几个已经入选的“标准化示范村”。
    他们的制度,是模板上复制的,流程是填空式的,口号是提前打印好的。
    可蜂窝那些村,贴的是“共议草案”、晒的是“失败流程图”、讲的是“谁错了、怎么改的、后来又哪儿成了”。
    媒体一对比,评论区全疯了。
    “一个是写着漂亮话的样子村,一个是写错了改、改了再错、错了还认的真实村。”
    “蜂窝的制度,看得见汗,看得见骂,看得见那种用命改出来的疼。”
    “谁才是真正配当样本?”
    很快,蜂窝平台推出一个震撼全网的“开源制度图谱”功能——
    “制度全息档案墙”上线。
    每一个蜂窝节点村,都可以公开上传:
    制度失败档案(版本变迁)
    村民会议录音(含意见分歧片段)
    实施反馈评分(群众匿名)
    成功条件剖析(标注风险点)
    只要你点开其中任意一条制度,就能看到它是怎么被误会、被反对、被修改、被补丁、再被接受的全过程。
    这是中国乡村治理史上第一次,有制度能以“全过程可追溯”的形式呈现。
    评论区刷爆:
    “这才叫透明!”
    “你们这些村,就像拿锄头把制度一点点刨出来的!”
    “原来制度不是办公室里写出来的,是一个一个村、一个一个人讲出来、扛出来、试出来的!”
    “蜂窝制度,全村可见、全员可议、全民可错、全程可查。”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列入样本的几个示范村,制度文件非公开,反馈数据造假,连共议流程都用干部会代替群众会。
    群众自然一对比,立刻心里明了。
    有媒体甚至连夜赶往陈家村做采访。
    记者问陈鹏飞:“你们这样不怕得罪人吗?你们这套制度一旦彻底公开,可能别人会研究、会借用,甚至会篡改、盗用。”
    陈鹏飞的回答,成了整篇报道的标题:
    “我们写制度,不是为了谁记住陈家村。”
    “我们写,是为了让更多村能说——这条路,我们也能走。”
    蜂窝
第(5/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后带着妻女疯狂捞金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凤池生春重生1980:开局赶山宠妻当首富抗战之关山重重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风水神相:开局娶个白仙老婆八零大佬绝嗣?好孕娇娇一胎双宝!猫妖师妹太勾人,师尊道心碎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