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陈鹏飞看完,提笔写了一行字贴在祠堂内壁:
    “道路,不是树立,而是铺陈。”
    “道路,不是树立,而是铺陈。”
    这一行字贴上祠堂墙的那天,村里的年轻人拍下了照片,发到“蜂窝会所”群里,很快被各节点村接力转发,甚至有人自发把这行字刻在自家村务公告栏上。
    “我们以前总想着,能不能‘成名’,能不能‘立个样’,现在才知道,这行字才是我们真正该走的。”
    “让人踩过去的路,才是真的有用。”
    话是出自一个河南试点村的青年之口,说得没声势,但在陈鹏飞听来,已足够振奋。
    此后一个月,“百村协作体”进入第一次完整自循环周期。
    系统调工24次,联供订单协调12批次,平台建议制度修正案8份,争议协商个案处理4例,自主申请退出复制扶持阶段的村庄增加至31个。
    这意味着,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能够在平台不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制度设计、制度实践、制度优化三件事。
    与此同时,蜂窝平台也在演化。
    林璐璐带着两个年轻程序员,开始为平台开发“制度演化轨迹可视化”功能——
    每一个制度都有“出生证”:谁提议的、共议用了多久、试行用了多久、在哪个村失败过、在哪个村修订成功、当前推广情况如何,是否有分支、异化版本,版本差异点、适用场景……全都一目了然。
    她说:“我们不是把村庄制度变成软件,而是把它变成‘能互相看得见的逻辑图谱’。”
    “这样才能让制度不再靠讲故事传播,而是靠数据与行为轨迹传播。”
    到元月初,这项功能上线,正式命名为:
    “共治云图”
    上线当晚,张玉英打开自己村的制度图谱,看到那条从“龙虎共田一号协议”演化成“简约分账制”的弯弯曲线,末尾还被标注“当前传播节点数:5”,她一下红了眼眶。
    “我们村的制度,已经走进五个陌生的村了。”
    “原来我们不只是在模仿陈家村,而是在成为别人眼里的‘陈家村’。”
    与此同时,甘肃的张浩也打开他村制度图谱,发现自己第一版的“绩效返利评比法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超凡:我在都市创建魔女会农女换夫:买个病娇反派狠狠宠长公主今日驯服萧督主了吗?医女的大唐恋歌厉元朗水婷月港综世界的佛爷我是死刑犯,不是神探高考前,废柴醒来成为道家天师大反派也有春天2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