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清晨,村道边站满了陈家村的村民。女工们给每位学员装了一包路上吃的点心,老陈头带着几个小孩挥着手,喊着“欢迎再来”。
站在车门边,张浩一边帮学员搬行李,一边交代:“回去以后,别着急推广,先稳住流程、先打好核心班底。别怕慢,怕的是一团火回去没人接。”
陈鹏飞走到车前,最后一次看了大家一眼,说:
“你们是第一批走出来的人,别人会等着看你们成不成。你们要是站住了,那后面的路就更容易开。”
有学员开口喊:“陈哥,你放心,我们干不成,不回来见你。”
“干不成回来见我也行。”陈鹏飞笑着挥手,“但回来前得想明白:你失败是为啥,不明白就白来一趟。”
车缓缓驶出村口,道边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上面印着“蜜果复制计划——第一期”。
这是陈家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出村”,也是整个“蜜果学院”从试点走向体系化传播的关键节点。
返程结束后,陈鹏飞没有休息,而是立刻召集“蜜果运营小组”开总结会。
祠堂会议室里,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问题:
1
哪些村回去后能立刻启动?
2
3
哪些人回去以后需要驻点支持?
4
5
哪些操作环节存在结构性复用难题?
6
林璐璐提出:“我们的系统后台目前只能支持本村操作,外村登录容易出错,建议开发多村协同版本。”
陈东也补充:“物流反馈里,外地村的客户处理效率比我们村慢三成。建议每个复制点配备一名我们村的客服轮岗驻点。”
芳兰则皱着眉头说:“我担心不是流程,是人心。他们在这里学得好,但回去以后会面对质疑,会被拖后腿,会有各种借口放弃‘规矩’。”
陈鹏飞沉默了一会儿,说:“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咱们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孵化地’,不光要看教得多好,更要看咱送出去的人,在回到原土壤之后,是不是还坚持得住。”
“所以,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