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组长。”
陈道远突然开口,声音低沉:
“理论框架这部分,要不要加入一些对比分析?比如邻省的‘县乡事权清单’试点?”
郑仪略一思索:
“可以,但重点突出他们的教训而非经验。”
“明白。”
陈道远会意地点头。在体制内待久了的人都懂,夸其他省份的做法容易踩雷,但分析他们的失败教训,既显得客观,又能间接佐证自己的观点。
杜云岚红唇微抿,忍不住多看了郑仪一眼。
这种政治敏锐度,实在不像个刚进机关的年轻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当其他组还在为分工争执不休时,郑仪小组的材料已经初具雏形。
“差不多了。”
郑仪看了看时间,五点四十分。
“大家先把各自的成果发到群里,今晚我整合一下,明天上午我们最后过一遍。”
李在明忽然放下笔:
“郑组长,关于对策建议部分”
他欲言又止。
“李科长有什么建议?”
郑仪抬眼看他。
李在明犹豫片刻,还是说道:
“是不是太直白了?尤其‘县乡事权清单’这点”
“李科长。”
郑仪打断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中央去年就发文要求厘清县乡权责,我们只是落实上级精神。如果连这都不敢提,那还谈什么改革?”
这句话说得太漂亮了——站在政治正确的高度,又紧扣中央精神,让人无法反驳。
李在明张了张嘴,最终只能点头:
“有道理。”
杜云岚在一旁看得暗暗咋舌。
她突然意识到,郑仪最厉害的不是能力,而是他总能找到最“正确”的切入点——看似大胆的建议,其实都有最高层的政策背书;看似冒险的举动,其实都踩在最安全的红线上。
就像走在悬崖边的人,每一步都惊险万分,却又每一步都稳稳当当。
这种分寸感,简直像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今天就到这里吧。”
郑仪合上电脑,起身活动了下肩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