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赞扬,众人松了口气,却没料到胡大老爷随即拿起毛笔开始修改。
他说道:“再补充一点内容,这样会更完善。
”官员们见状,虽有异议也不敢多言,早已习惯了他的风格。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到了胡大老爷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因为此事由他主导策划,框架和规则皆出自他手,因此他必须亲自把关。
有些名声他可以不要,但有些却必须争取,否则老朱可能会对他有所不满。
胡大老爷可以摆烂、可以躺平,但他不能成为无用之人。
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他拥有一些他人不具备的能力。
这才是他能够摆烂、躺平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能力、没有筹码、没有能让朱元璋始终牵挂不舍的东西,怎能确保老朱不会某天情绪失控?
实际上,这是胡大老爷近几个月在教坊司玩耍时逐渐领悟的道理。
经过反思过去一年多在大明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过于依赖上辈子对朱元璋的认知来理解这位开国皇帝。
朱元璋是否心狠手辣?
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过去的印象使他认为朱元璋虽心狠,但从不胡作非为。
他关心的是朱家的江山稳固、权力掌控以及大明的长久安宁……
为此,他可以毫不顾忌地屠戮上万人,也能对某个长期看不惯的人选择容忍。
这些认知,胡大老爷早已形成。
于是他按照这样的印象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即能避则避,通过自毁名声和断绝关系来保护自己。
这种方式是否有效?
当然有效!
难道没看到朱元璋如今对他愈发信任且态度平和吗?
但在教坊司玩乐期间,看到昔日权贵如今需小心翼翼服侍自己,胡大老爷心中突然警醒。
若朱元璋年老时,因觉得威望过高、身份过重,为了给儿子铺路,一狠心把自己除掉怎么办?
别以为朱元璋做不出这种事,只要权衡利弊后发现对名声影响不大,他会毫不犹豫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