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礼部尚书杨宁被怼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时候,营部尚书钱远鹤站了出来。
“臣以为,始皇帝与汉武帝,虽行暴政,依然有可取之处。”
“始皇帝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成为了汉人的文化象征。”
一名御史站出来反驳:“无德之君,不应见祀。”
钱远鹤摇摇头:“非也。人无完人,帝无完帝,即便是功德卓越的唐太宗,其晚年亦是不祥。”
“唐太宗晚年征战高句丽,不也是劳民伤财吗?”
“猜忌李靖、尉迟恭等功臣,宠爱魏王,废立太子,导致政局动荡。”
“你们应该不能否认,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中原的伟大功绩吧?”
钱远鹤的意思是,如果真要较真,那没有一个皇帝有资格进入历代帝王庙。
为什么非得无限放大缺点,从而忽视功绩呢?
说完,钱远鹤拜了拜:“臣明白君父之意,意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朱祁钰满意的点点头:“阿远所言极是。”
刚才反对的大臣,基本都是文官集团,武勋集团可都没有说话呢。
宋晟站出来,代表新兴武勋集团发表意见。
“今大明国力强盛,军武更是远胜他国,诸位同僚有所不知,前段时间远征东北,挥兵北伐,我明军无一卒死伤,轻取疆域。”
“臣以为,君父之德,可远扬四海。”
有文臣暗中撇撇嘴,打下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宣宗皇帝为何退守北疆,撤兵安南,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所谓“鞭长莫及”,国土面积太大,很难管控,要付出比攻打占领时,还要更加庞大的成本去维护统治。
如果不是真的很有必要,许多大臣是不太希望发动对外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