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快尝尝,这可是我和瑶瑶亲手烤的,可好吃啦!”
程老爷子接过咬了一口,金黄的薯肉冒着热气:“你俩手艺不错,比城里点心铺子的还香、还甜!老婆子,你也尝尝。”
小念安闻到香味,在石梅花怀里扭动着身子,奶声奶气地喊:“要!要!”惹得众人笑作一团。
一众人穿过挂满紫藤花的木廊,瞧见婆婆正踮脚往院外张望,王翠妞快走几步,拉住婆婆的手:
“娘,您身体可好?我带着全家回来看您了。”说着,从包袱里拿出几个瓶子,这是她早就准备好的名贵药品,
“娘,这是专门给您补身子用的,您操劳了一辈子,如今老了,可得多注意些,好好调理这身子骨。”
刘兰英接过药瓶,浑浊的眼里泛起泪花:“儿媳啊,你们有心了,看到你们都好,我这心里就踏实啦。”
众人在院子里坐下,石狗蛋端来茶水,笑嘻嘻地说:“外公、外婆,舅舅、舅母、您们还没尝过咱们清平村的茶呢,可香了。”
程父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赞道:“这茶确实不错,清香甘甜,别有一番风味。”
程逹开口,“狗蛋,你和苏瑶在清平村,有段时间了,每日都做些什么呀?”
“舅舅,我们可忙了,有时给村民义诊,有时去诗社和菊花他们,探讨诗画,我还要去玉石坊,继续向苏大师学玉器雕琢呢。”
用善后,众人来到诗社,石菊花端着青瓷茶盏,穿梭于亲朋间,礼貌地敬茶,自信微笑地招呼着众人,
程老夫人抿了口茶,忽然指着一株开得正盛的月季:“这花儿养得真好,比我在州府花园里见的、还水灵。”
王翠妞顺着母亲的目光望去,嘴角不自觉上扬:“这是用后山的山泉浇的,娘要是喜欢,走时带几株回去。”
诗社内,一位老者正挥毫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笔尖扫过宣纸的沙沙声,忽然勾起王翠妞的回忆:
在21世纪的书房里,父亲也经常挥笔洒墨,父亲的字苍劲有力、行如流水,她也时不时会练练,那场景、和此刻竟如此相似;
她仿佛看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