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这些,我的心里满是感慨。那时的强子,年轻气盛又粗心大意,可那些过往,都是生活里真实又珍贵的片段,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浓浓的人情味。
再想起我的那辆自行车,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它浑身泛着老旧的金属光泽,车把上缠着一圈又一圈的布条,那是我为了防止手滑缠上去的。车座的皮面已经裂开了好几道口子,用胶带粘了又粘。就是这样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在万丰住的时候,每天天还没亮,我就骑着它“咯吱咯吱”地出发,迎着清晨的薄雾,赶往安丰供销社。傍晚,又披着晚霞,疲惫却满足地骑回家。风里来雨里去,车链子的“咯吱”声,成了那段日子里独特的背景音乐,就像一位忠实的老友,一路陪伴着我。后来从万丰搬家到宝东,路途遥远,带着自行车实在诸多不便,我只好把它寄放在自强玉珍家。
1990年,老弟在家的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拜托他把自行车给我骑到宝东来。没想到老弟一口答应,眼神坚定又认真,还真的把这事放在了心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发了。先到自强玉珍家,从角落里推出落满灰尘的自行车,仔仔细细地检查车况。他拿起抹布,把车身擦得干干净净,又给车链上了油,反复调试刹车和车闸,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跨上车,从自强一路向万丰骑去。路上,遇到车胎没气了,他就推着车走好几里路,找到修车铺补胎;车链条掉了,他也不慌不忙,自己动手修好。之后,他特意选了个晴朗的好天气,迎着朝阳,向着宝东出发。一路上,他哼着小曲,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坚持着。
看着老弟骑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宝东家门前,我心里满是感动,眼眶不自觉地红了。在这个离县城中心较远的地方,交通不便,有了自行车,出行变得方便太多。我骑着它,穿梭在宝东的大街小巷,去买菜时,车筐里装满新鲜的蔬菜;去办事时,风一般地赶往目的地。隔壁的国春玲也有一台自行车,每天上下班骑着它,而我的这台,承载着过去的岁月,带着历史的痕迹,继续陪伴着我,在宝东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