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年过去之后,命运竟如此奇妙地安排我与侯玉树成为了同事。
时间来到 1972 年,经过努力学习,我成功考上了八年级并顺利升入高中。怀着满心期待,我即将踏入安国中学开启全新的求学之旅。
开学的第一天,当我走进崭新的校园时,立刻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同学好奇的目光。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似乎正在热烈讨论此次入学考试的排名情况。有人悄悄议论着究竟谁会夺得第一名的宝座,谁又能位居第二。据传言所说,我们原来班级的女生徐倩影表现出色,取得了第四名的佳绩。而更引人瞩目的是,位居第二名的竟然是公社书记的儿子刘秋实。而且还有传闻称,他的成绩仅仅比我少了微不足道的半分之差。
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息,因为这里汇聚了各个年级组的新老同学。全校总共分为四个年级组,初中部分涵盖了六年级和七年级,每个年级大概都有三到四个班级。而高中则相对较少,只有一个八年级和一个九年级这两个班级。
就在这时,班主任李联想老师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我,他微笑着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温和地对我说:“你来代表新生写一份发言稿吧,可以吗?”面对老师的信任和委托,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答应下来。
欢迎新生的大会在公社那宽敞明亮的俱乐部里盛大举行。首先走上讲台发表讲话的是德高望重的吴校长,他用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向所有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未来的学习生活寄予厚望。紧接着,作为在校学生代表上台致辞的是九年级的姜立军同学,只见他自信满满、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热情欢迎与美好祝愿。
随后,轮到我这个新生代表登台发言了。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紧张得手心出汗,但还是硬着头皮念完了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然而事后回想起来,对于自己当时所写的那份发言稿,我感到非常不满。无论是措辞还是内容组织方面,都显得太过稚嫩和平庸,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平。因此,我深深地自责了好几天,一直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