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景君尧走回龙椅坐下身,心情愉悦说道:
“宋爱卿这些年来对朝廷的贡献,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你气候已成,朕决定……”
“皇上!臣请求外放。”
生怕皇帝把他继续留在工部,宋应知赶紧出声打断。
古往今来,敢打断皇帝说话的人,屈指可数,宋应知这举动,恐怕要惹天子不快了。
好在,景君尧脸色并无异常。
“外放?……宋爱卿,不是朕不同意,只是制造司还需有人才行。”
天子面露为难之色,当初决定把军器局提起来,就是因为此人的原因。
若他外放了,那制造司岂不是失去了价值?
“皇上,臣在火器一事上,并无过多天赋,于制造司的属官和工匠们而言,臣只是见过了他们不曾见过的知识,在火器一事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比微臣厉害。”
顿了顿,宋应知继续说道:“这三月的时间,臣已把毕生所学写下,有了这本书,即便没了微臣,楚郎员外与几位属官也能靠此研制出新的火器,和微臣比起来,楚郎员外才是真正善于研制火器之人。”
他没说谎,自己的确不擅火器,之所以能对火炮改良,得益于后世的记忆,加上现在的火器构造简单。
这就好比一个不擅厨艺的人,明明网上一搜就能得到菜谱和烹制流程,但真正实行又是另一回事。
他宋应知只能给出菜谱,真正去做菜的那人是楚北和制造司的诸多工匠。
如果把穿越的人换成楚北,他只会做得比自己好。
这三个月里撰写的这本书,宋应知相信他也能看得懂。
“皇上,微臣一人之力,难以力挽狂澜,眼下的局势不过是暂时宁静,想要北夏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培养更多的人才才是根本。”
意思就是你别逮着我一个人薅了,赶紧拿着书多去培养几个人才。
听完这话,景君尧明显一愣。
“没想到宋爱卿如此大义,是朕狭隘了……”
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何况这是关乎自己仕途的东西。
景君尧以为,宋应知不会把这些知识奉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