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上师:经言众生以识心造作,菩提妙明成妄,世界遂成。可我仍觉世界本自实有,却难察此妙明本质,如何舍弃此等妄见?又如何化解分别心,了知世间一切不再颠倒妄认”?
上师回答:于意识而言,凡烦恼、担忧、恐惧、焦虑、情痴、爱怨等念起时,此念即是心,此理当无疑义,因意想属于“内尘”。同理,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对之境——山河大地、音声静寂、酸甜苦辣、香臭触觉、疼痛舒痒等生起时,此境亦是心。世人独对此怀疑,只因误认其为“外尘”。内外尘相,统称“分别心”,实则本无差别,皆由识心妄立而有。故分别心起时,“我”与“我的世界”便在内外交织中虚妄显现。所谓“境非心外有,心不离心境”,当体即空。
我问上师:既知内尘(情识)与外尘(境相)无别,此分别心究竟如何生起?
上师回答:你的愤怒与情爱从何而起?皆因“我认为”而起。山河大地、鸟兽虫鸣之“外尘”认知,亦复如是——皆源于“我认为”的寻因逐本之见。
我问上师:科学、物理、化学皆为寻因逐本之学,且开创了丰富物质生活,何错之有?
上师回答:“理”本自菩提性中流出,无对无错。但因“解理”而妄立“我认为”,执相贪着,反成烦恼爱怨之根。若欲离苦,需逆推其源,从“理解”处转念,方能超脱“我执”之困。
我问上师:譬如当下恐惧缠身,当如何化解?
上师回答:尝试如实观照恐惧,不随“我认为”坚固其相,恐惧自会消融。
我问上师:恐惧易观,情爱难破。世人以情爱为根本,又困于婚姻淫欲,虽各有见解,却难超脱,当如何理解?
上师回答:“理解”乃方便法门,若能不起分别心,自无需对境求解。究竟而言,不婚不爱方为解脱。然世人以情爱立命,可分三层次第观照:一观情爱生殖的本质,二观家庭心念促成的因缘,三观遗传业力的拉扯。层层透解,情痴之苦自能释然。
我问上师:因知见而起的分别心,与菩提性觉妙心如何区分?
上师回答:分别心念念生灭,本非恒常。若将虚妄之相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