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道朵儿在金山村待了一天,就带着候韵音回了鹿泉县母亲家里,杨氏已经70岁的人了,总是问这问那的,还总说凤儿凤儿怎么怎么样的,候韵音不爱听她唠叨,就上鹿泉山找盛施柔玩去了。
    来到山上,他们学了《妙法西域记》第三十三记,记录如下:
    问:即说“明白之性”是菩提真性,众生本具且无差别,于众生为何形态各异?人还有善恶、喜怒、贪嗔等行为?
    答:菩提本性本自清明,自己以个人知见分别,迷为人我众生。个人知见,因其执取外界事物不同,心生“理解”就不同,不同理解导致行为差异,此乃众生相异、善恶分化之根本。故需善知识引导合道之解,超越分别。
    问:此说似在思维层面打转,“理解”非究竟解,是否不合大道?
    答:我们平时说他不“理”我,这个“理”字自然说的是“如来觉知反应”。故“理”也是菩提如是功德,“解”需借信息交流。故法义因信息而立,世界由理解而显,故知世界是理解的产物。语言能说六根尘法,故人比其他众生容易悟道。菩提虽不待理解,却需借理解通达中道了义。
    问:我明白了,“理”是如实观照之境,众生本俱此如是功德,由此观照做出的反应就是解,但对心境解释各异,故一人一世界,各自世界因理解不同都有各自的因果脉络,各自的因果又穿插交织,这无量的世界看起来又似一个世界。如此这般,可否说世界是“染着的真如道体”?
    答:言“真如被染着”,如执“心藏识种”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说法有异。这种因果脉络,源于众生习惯性理解,比如两个人同时被骂,一个习惯性理解为好的人就会自察,一个经常习惯理解为恶的就会嗔怨。这样,被骂导致的结果因这习惯而有所不同,此皆因众生妄想心所,妄说我“心”如何,我是什么样的人,又如何如何。故真如“染着”或者本心“藏识”就是世界的说话,不过妄心习气假立,岂有实体?这样的心,只是众生知见以及理解的集合体。故一心一世界,脱离了众生心,世界也就说有实无了。
    问:那“我心即宇宙”是否为真解?
    答:菩提真性当下即见,本无相碍。若将“见”性名为“心”性,说“心即宇宙”亦无妨;然众生以业习立“心”相,再论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周谜案录他对心动上瘾不当替身后,总裁夫人追悔莫及鬼子袭击后,司令后悔了天灾信使万灵神光瓶疯了吧,解剖课的大体老师是我女友星铁:艾利欧的剧本可没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