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上师:什么是佛学的如来藏?与道家的“道”有什么区别呢?
上师回答:佛学中的如来藏即是东方智慧的道,此二名在显用处同指一个根本,那就是于我们六根门头随缘起用的本心。此心具“有”与“无”两种状态:以相显用时说“有”,离相显用时说“无”,“有无”即是名词说义,那它就并无实义。菩提自性并非是有或者是无,但众生借此明了而能定义“有”和“无”,把菩提妙明记作“有”和“无”。此本妙之心具自知之明、觉照之性,精妙觉明。起念即觉,觉明即现。虚空因它而显现,万物因它而成形。它恒居一切轮回变化之中,如如不动,于有(存在)和无(不存在)中圆满自在——存在之相皆是它的名字,“不存在”亦因其明了性把自己定义成不存在。众生把如是道妙记作有,把如是道妙记作无,但它并不是存在一个本体就是“无”,然后无中生出有。然它妙有妙无,明了觉知的自性常住不灭,故此性体名为净妙明体。
我问上师:如此说来,妙有是心,妙无也是心,是道或者如来藏的根本体现。这种如来功用如何在“无”中体现的呢?“无”毕竟什么都没有啊,如同不存在一般。
上师回答:不管有和无,皆是因明了觉知而起的名字,如果一个人于无处而失明,那他是怎么知道这是“无”的呢?故此佛性道妙,常住不灭,即如来藏性常住不失,于众人六根用处,含裹一切。所以,众生于六根处,循业就能发现种种障。又以障妄界立所,妄说世界,所妄即立,觉照的圆满明了之性也就颠倒了,把山河大地,酸甜苦辣,疼痛舒痒,痴怨憎爱等循所而认本有,然后驱念奔逸。殊不知这一切皆为本妙元心自照妙明,了不可得。
我问上师:如此妙幻一切的大道,我的本心,运行天下及生命,我如何做才能合于道本妙心呢?
上师回答:心往往循障而无有定准,但有圣人言“上善若水”,水之德便近于道心的特质。你观水:水润万物而不竭,此为道;无欲而为、任物成形,此为德;善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