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的是,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至今仍牢牢掌控在新美利坚海军手中,正是依靠这条黄金水道,他们才得以绕过加州共和国在太平洋沿岸的海上封锁,勉强从诸如统一的半岛、军工产业异军突起的印度,或是新欧盟等地,重新采购到一部分急需的武器装备与战略物资,如同给一个濒临失血休克的巨人进行着杯水车薪的输血。
虽然新美利坚的处境已是步履维艰,但他的主要对手——那个占据着富饶西海岸、一度被认为胜券在握的加州共和国,其境况却丝毫不比他好到哪里去。双方都如同两个身患重疾的巨人,严重依赖外部力量的“输血”才能勉强维持住漫长而残酷的战线,避免彻底崩溃。
一些独立的军事分析员甚至在网络论坛上尖锐地指出,这场旷日持久、看不到尽头的北美内战之所以迟迟未能分出胜负,其核心原因并非双方意志多么坚定,而是内战的双方都早已丧失了给予对手致命一击的战略决胜能力。
他们就像两个体型庞大如山岳的巨人,手中却各自只攥着一根脆弱不堪、早已腐朽的藤条(或是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棍),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上互相徒劳地抽打。每一次击中都带来痛苦与流血,却始终无法真正置对方于死地。这是一场消耗战,一场比拼谁先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缓慢而绝望的死亡竞赛。
在这片混乱与绝望的背景之下,位于纽约州北部城市罗切斯特的新美利坚北方司令部,此刻却洋溢着一股与外界肃杀气氛格格不入的、短暂而刻意的庆祝氛围。
司令部的核心人物之一,乔治·奥康纳理事,正站在一群同样穿着笔挺军服、但脸上难掩疲惫与焦虑的高级军官中间。奥康纳曾是纽约市警察局历史上最年轻、也最具争议的局长之一,以铁腕手段和强硬作风闻名。
而在从警之前,他本就是西点军校毕业、在旧美军中服役多年、功勋卓着的高级军官,内战爆发后,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响应了新美利坚政府的召唤,迅速脱下警服,重新披上戎装,被任命为至关重要的北方司令部参谋长。
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果断的指挥风格,他为新美利坚在北部战区取得的一系列关键胜利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