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秋风卷过伊利湖畔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硝烟与工业废气混合的刺鼻味道。
仅仅在半个月前,新美利坚武装力量在加拿大境内那场惨烈的多伦多绞肉机战役中取得的决定性大捷,如同重锤般狠狠砸在了加州共和国的战略部署上。
这场胜利,不仅粉碎了加州共和国试图从西北两路夹击新美利坚工业心脏地带的钳形攻势构想,更极大地提振了东海岸武装力量的士气。
在那场多伦多血战中,居功至伟的新美利坚陆军第四步兵师——一支在内战爆发后由东海岸国民警卫队和部分忠于联邦的职业军人紧急重组的精锐力量,即便在此刻也并未停歇。
他们如同高效的战争机器,已经接连肃清并控制了多伦多周边数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卫星城镇,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切断了盘踞在底特律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间加州共和国两支孤立部队的陆路联系与协同可能。五大湖地区的战略天平,暂时向新美利坚倾斜。
然而,胜利的喜悦无法掩盖残酷的现实,本就因全球化浪潮和产业转移而饱受“铁锈带”之苦、呈现结构性空心化的前美利坚合众国,在遭遇这场毁灭性的、将国家撕裂成数块的内战浩劫之后,其本土残存的工业基础与制造业能力更是雪上加霜,几近崩溃。
许多在昔日“世界工厂”时代能够如同流水线般昼夜不息、以天文数字按天生产的海量军用及民用物资,如今全都因为生产链断裂、资源匮乏和战时严格管控而产量锐减,变得极其稀少且珍贵。
讽刺的是,在这片曾经引领全球科技浪潮的土地上,如今单单一架配备了高解析度光学镜头与热成像传感器的、由中国或是新欧盟生产的侦察无人机,就已经能在充斥着投机者与间谍的地下黑市里卖出足以令人咋舌的天价。
因此,除了少数几种技术相对较为简单、尚能依靠残存工厂勉力维持自给自足的武器装备,如部分单兵武器、主战坦克和三四代战机,新美利坚与加州共和国双方,在更先进、更复杂的武器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装备缺口。
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那些在旧日秩序下曾称兄道弟、如今却各怀鬼胎的“昔日盟友”,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