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她得回娘家要粮食去,给娘家也代换一件。
“小月,这一衣服十四还换吗?”
“换啊,以后搬动交易所那,咱们换的这些东西一般都有。”
“那就好!我先换一件军大衣吧!剩下的换成碎精米!”
黄悦接过妇人手里的粮食袋子,打开看了一下品质,没有掺杂太多的杂物,无腐烂发霉,是新粮不是陈粮。
检查之后,黄悦痛快给这位妇人过称。
“小月,这又是什么?”
“这个啊,是地磅秤,我刚买的,用来称东西方便,不用每次都提起来了!”
这里交易还是用的秤杆,过年称一头大猪的时候,都是好几个壮汉用肩膀来抬。
地磅秤就不用,放到上面就可以称。
黄悦这次买的是五百斤的砝码,一个两百的,两个一百的,一个五十的,两个二十的,一个十斤的。
粮食一称,三十三斤四两。
黄悦把粮食倒进自家大粮食口袋里,然后用妇人带来的布袋子开始装碎大米。
最后,黄悦递给她一件军大衣和二十六斤八两的碎大米。
该妇女美滋滋的把自己的布袋放进背篓里,抱着军大衣就出了老宅的门。
“你换军大衣了?”
“换了,里面絮了足足五斤重的棉花,这长度都到我膝盖了,不跟你说了,我得赶紧去娘家一趟。”
有那人精的,早就琢磨出东西了,只是还不能说。
要是东西不好,能巴巴的去叫老丈人过来占住女婿了!
排队的女人们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也不知道我带的这么些粮食够不够!”
“不够的话,就下一次再换了,小月不是说了吗,这什么军大衣什么时候都有。”
这是粮食带的足足的,嘴里说风凉话的人。
一个时辰过去了,黄悦终于把东西都换好了,军大衣几乎家家户户都换了,有那分了家能做主的妇人,帮娘家也换了一件。
这么实惠的东西,不换就吃亏了!
相当于一百文换了五斤棉花加五六米长的细棉布。
这要不是村尾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