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复置金城郡,把陇西太守马援派去治理羌族。马援到任后,搞起了 \"羌汉一家亲\",教羌人用铁犁耕地,还办了个 \"农耕培训班\",刘秀知道后,特意批了三万石粟米当 \"扶贫物资\"。羌族首领迷吾参加完培训班,摸着铁犁说:\"汉人用这玩意儿,一亩地能收三石粟米,咱以前用木犁,只能收一石,跟着刘皇帝,咱羌族也能过上好日子。\"
建武十五年的冬天,刘秀坐在南宫前殿,看着新修的宫殿,想起了这十五年的扫尾之路。从陇右到巴蜀,从奴婢解放到边疆治理,他像个耐心的农夫,把东汉这片 \"试验田\" 耕得井井有条。洛阳的百姓不知道什么叫 \"光武中兴\",只知道现在不用交重税、不用怕战乱,能安心在田里种粟米,在市集卖炊饼,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他摸着腰间的玉珏,那是阴丽华送的,刻着 \"天下太平\" 四个字。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还有妇人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些烟火气,比任何功绩都让他心安。他想起九岁那年,在叔父家的麦田里摔了一跤,叔父笑着说:\"文叔啊,摔了跤才知道地头不平,以后要多犁几遍。\" 现在想来,这天下就像一片大田,他犁了十五年,终于把坑坑洼洼的地方都填平了。
历史会记住他的 \"柔道治国\",记住他的奴婢解放令,记住他让无数普通人过上了踏实日子。而他自己,不过是那个从舂陵走出来的种地少年,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对天下百姓的承诺 —— 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像粟米一样,在和平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当他闭上眼睛,或许会看见,在颍川的麦田里,冯异正在挥着锄头,岑彭坐在树下擦汗,来歙牵着马走过田埂,而远处,无数百姓正在收割属于自己的希望。这,就是一个种地皇帝最硬核的收官,也是一个时代最温柔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