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断指’!”陈二海转身要追,却被赶到的国安人员拦住。技术员从小王紧握的手里取出一张烧剩的纸条,仅存“18:00”和“废”字。
凌晨两点,钢厂废料场。陈二海踢开生锈的铁门,手电光照出地上新鲜的轮胎印。
循着痕迹来到废钢堆后,他们发现了被帆布遮盖的装置——一台改装过的“红旗-4”雷达车,天线指向东南方。
“这是……”周毅掀开操作台的防尘布,露出刻着kВ-3字样的铭牌。
陈二海快速检查电路:“利用钢厂高压电做能源,功率足够覆盖整个华北。”
他指着示波器上的波形,“看这个调制方式,和邮电学院遇到的干扰信号完全一致。”
突然,远处传来引擎声。陈二海扑向操作台,抢在车辆接近前扯下核心电路板。
板子背面用红漆画着奇怪的符号——三个同心圆,中央标着数字“714”。
“714……”周毅突然想起什么,“去年破获的安南间谍案,缴获的密码本里出现过这个编号!”
爆炸声骤然响起,气浪将两人掀出三米远。
陈二海在浓烟中死死护住电路板,金属碎片在他防弹背心上擦出刺耳声响。
回到国安局,技术科送来惊人发现:小王宿舍搜出的笔记本里,夹着张1975年大苏《真理报》剪报,报道“电子战专家科尔佐夫访问河内”。
报纸边缘用铅笔写着串数字,经破译正是钢厂废料场的坐标。
“安南方面参与其中?”周毅皱眉。
陈二海却盯着示波器记录纸:“这个波形调制方式……”他突然拉开抽屉,取出边境缴获的安南电文原件,“完全一致!他们用钢厂设备在模拟前线电子战环境!”
天亮时分,通讯员送来急电:东南沿海多个雷达站同时报告异常回波,波形特征与钢厂发现的装置完全吻合。
陈二海站在军用地图前,红色箭头从京都钢厂延伸到镇南前线。他拿起钢笔,在“714”旁边写下三个数据:频率、功率、调制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