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海已经蹲在机器旁,耳朵贴近外壳:“不是主轴问题。”他突然指向地基,“是混凝土台座开裂导致的共振。”
工人们掀开防尘布,果然在台座角落发现了一道裂缝。马胜田立刻打开他的工具箱:“老师,要不用我们设计的阻尼器试试?”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陈二海和学生配合着安装上一个奇特的装置——主体是报废汽车减震器,连接处却缠绕着某种纤维复合材料。
“这是……”王主任好奇地摸着材料。
“雷书瑶从纺织厂找的芳纶废料。”陈二海调整着阻尼系数,“我们测试过,吸振效果比普通橡胶好三倍。”
光刻机重新启动时,嗡鸣声消失了。示波器上的波形变成平稳的直线,车间里响起一片掌声。
“神了!”王主任拉着陈二海就往里走,“正好今天老院长也在,他说要亲自带你去看‘那个项目’……”
穿过三道厚重的防爆门,众人来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巨大车间。中央工作台上,十几个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围着一台造型奇特的设备忙碌。
“炒菜锅光刻机20版。”白发苍苍的老院长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按你上次提出的方案改进的。”老人指着某个模块,“看,就是你画的复合透镜组。”
雷书瑶倒吸一口凉气。那台机器上至少挂着五处标有“陈工设计”的铭牌,其中甚至包括核心的光学系统。
午餐时间,陈二海被请进了首长食堂。当他回来时,学生们发现老师的工作服上多了枚小小的徽章——红底金字的“901厂特聘专家”。
“老师!”马胜田瞪大眼睛,“您什么时候……”
“上个月的事。”陈二海轻描淡写地整理着袖口,“帮他们解决了离子注入机的故障。”
他转向彭庄,“校长说以后每周五下午可以带学生过来实践。”
“那到时候好好选人,你也要帮着把关才行啊。”彭庄说着,脸上便已经兴奋起来。
工业学院内由于试验设备太少,现在大多数教学都是在纸上谈兵。
要是能和901厂达成长期合作,这对培养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吃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