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似乎并无选择的余地了。
我依他所说,将自己深埋。
《梦游计》音乐:
海上灵光(2013720)
前几天发了个微博:“但愿”,立马有不少朋友留言,新专辑是不是叫《但愿》?何时推出?
后来又发了条“有没有人上车”,再度看到留言:新专辑叫《有没有人上车》是吗!
大家的期待从中已可感受到了。在这个流行嗅觉稍不灵敏就会有落伍感的时代,能得到这么多份延续很久的信任和爱——我不想再多言感动感恩之类的话,只能竭尽全力投入到作品中才能对得住大家的期待。新专辑一直在进行,中途虽有些小曲折,但应在下半年可以奉上。
另外要捎来关于另一个作品的消息——
即将发表的是我的第一本图书作品,《海上灵光》。
在这本摄影随笔集里,我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了在希腊的一段旅行生活,同时,我也是被记录和被拍摄的人。借这本文字+摄影+写真的视觉日记,重游爱琴海上的古老城邦,和读者分享东方客在西方文明古国的所思所想。若说我有点儿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期待通过它连结到更多共鸣体——如同我们在音乐里寻找共鸣一样。
成书的过程略微分享一二。
《海上灵光》1\/3的内容是,摄影师镜头下的我。换个常用的舶来词,那就“写真”吧。
写真写真,写下真实。但摄影大师杉本博司直言:“说照片不会说谎,这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以通常的人像摄影而论,我们总在追求各种角度、各种构图、各种用光、各种前期后期软硬件技术,以“把一个人拍的比平时更有气质、更好看、更富吸引力和故事感”作为“好”的标准,是吧?
可这次,我和法国杂志品牌《费加罗》的摄影团队尝试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全程的跟拍中,我和摄影师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宁要不美的真,不要不真的美,无论拍景还是人。拍出“好看”的、但“好看”的与他拍过的无数艺人差不多感觉的大片,于我而言毫无意义。我们必须放弃pose放弃套路放弃对光影进行过多的摆弄,甚至,放弃写真这种概念:我们不必考虑这些照片将会伴随文字一起出版,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