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郑世子掘突继承君位,这就是郑武公。郑武公趁着周朝内乱,兼并了东虢和郐地,将都城迁到郐地,称为新郑。把荥阳作为京城,在制邑设置关隘。郑国从此也逐渐强大起来,与卫武公一同担任周朝的卿士。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独自执掌周朝政事。因为郑国都城荥阳与洛邑相邻,郑武公有时在朝中,有时在国内,往来频繁,这也暂且按下不表。
郑武公的夫人,是申侯的女儿姜氏。姜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寤生,次子叫段。为什么叫寤生呢?原来姜氏夫人分娩的时候,没有坐在产褥上,而是在睡梦中生下了孩子,醒来才知道。姜氏吃了一惊,因此给孩子取名为寤生,心里对这个孩子便有了不满之意。等到生下次子段,段长大后一表人才,面容像敷了粉一样白皙,嘴唇像涂了朱砂一样红润,而且力气大,擅长射箭,武艺高强。姜氏心里偏爱这个小儿子,觉得如果他继承君位,肯定比寤生强十倍。姜氏多次向丈夫武公夸赞次子的贤能,说应该立他为继承人。武公说:“长幼有先后顺序,不可混乱。况且寤生并没有过错,怎么能废长立幼呢?” 于是,立寤生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作为段的食邑,段因此被称为共叔。姜氏心里更加不高兴了。
等到武公去世,寤生即位,这就是郑庄公,他仍然代替父亲担任周朝的卿士。姜氏夫人见共叔没有权势,心中闷闷不乐。于是对庄公说:“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君位,拥有数百里的土地,却让同胞弟弟在这么小的地方容身,你于心何忍!” 庄公说:“母亲您想怎么做都行。” 姜氏说:“为什么不把制邑封给他呢?” 庄公说:“制邑地势险要,声名远扬,先王留下遗命,不许分封此地。除了制邑,其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