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侯大摆筵席,款待四路前来勤王的诸侯。宴席之上,坐在首席的卫武公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对着诸侯们说道:“如今国君身亡,国家破败,这哪里是臣子们饮酒作乐的时候呢?” 众人听闻,纷纷起身,整齐地拱手站立,说道:“我等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武公接着说道:“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君主,如今原来的太子在申国,我们应该拥戴他登上王位。各位觉得怎么样?” 秦襄公率先回应:“君侯这番话,真是顺应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在天之灵啊。” 郑世子掘突也表态:“我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在迎立太子这件事上,愿意尽一份微薄之力,以此完成先父司徒的遗愿。” 武公听后十分高兴,举起酒杯向掘突表示慰劳。于是,众人在宴席上起草了表章,还准备好了天子的车驾。各国诸侯都表示愿意派兵相助,掘突却说道:“此次并非去打仗,何必带那么多人马?用我自己的军队就足够了。” 申侯也说道:“我国有三百辆兵车,愿意为你们带路。” 第二天,掘突便前往申国,迎接太子宜臼回来继承王位。
此时的宜臼在申国,整日忧心忡忡,不知道国舅申侯前去勤王,是凶是吉。突然有人来报,说郑世子带着国舅申侯以及诸侯们联名的表章,前来迎接他回京城,他心中不禁吃了一惊。展开表章一看,才知道幽王已经被犬戎杀害,念及父子之情,宜臼忍不住放声大哭。掘突上奏说:“太子应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希望您早日登上王位,以安抚民心。” 宜臼无奈地说:“如今我在天下人面前背负了不孝的名声!事已至此,也只能起程了。” 没过几天,宜臼便到了镐京。周公提前进入城中,打扫宫殿。国舅申侯带领着卫、晋、秦三国诸侯,以及郑世子和一班在朝的文武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们选定吉日,恭请宜臼进城。宜臼看到宫室残破不堪,心中一阵凄凉,忍不住流下泪来。当下,他先去拜见了申侯,向他禀明情况。然后穿上天子的礼服,戴上冕冠,前往宗庙祭祀,正式登上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登上大殿,众诸侯和百官纷纷上前朝贺。朝贺仪式结束后,平王宣申伯上殿,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