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后勤补给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东北边境地区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重重。而且,清帝国政府内部腐败严重,军费被层层克扣,导致前线士兵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都得不到保障。
在沿海地区,沙俄海军的威胁让清帝国的海防形同虚设。清帝国的海军缺乏现代化的战舰和训练有素的水兵,无法与沙俄海军进行正面抗衡。
清帝国政府在外交上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西方列强大多采取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国家还在暗中支持沙俄的侵略行为,希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清帝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与沙俄的争端,但沙俄态度强硬,拒不妥协。
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由于战争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反抗运动此起彼伏,进一步削弱了清帝国的统治根基。
清帝国的困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和法国虽然对沙俄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有所警惕,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遏制沙俄。英国担心过度干涉会影响其在华的商业利益,而法国则忙于欧洲大陆的事务,无暇东顾。
美国表面上主张维护清帝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只是想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清帝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美国并没有真正为清帝国提供有效的帮助。
日本在吞并琉球王国后,进一步加强了与沙俄的勾结。日本希望借助沙俄的力量,在东亚地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沙俄也想利用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共同对付清帝国。两国之间达成了一些秘密协议,互相支持对方的侵略行径。
在欧洲,德国和意大利等新兴列强也在关注着远东局势。他们希望能够在清帝国的混乱中找到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正在积极发展海军力量,试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清帝国的虚弱让德国看到了机会。
清帝国政府内部在应对沙俄和日本的侵略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仍然坚持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不愿意进行全